2008年7月14日星期一

A股14家上市銀行「塊頭」大比拚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5-08 07:51:39
1989年底,當日本股市泡沫直逼4萬點(日經指數)最高曆史記錄時,日本股市總市值終于超越美國,名列世界第一。與此同時,在世界“前20名”大銀行排行榜中,日本竟占據了19席。這就是當年泡沫中的日本,或者叫做日本的泡沫!


根據最新國際統計數據顯示:2007年底,中國三家上市國有銀行——工行、建行和中行總市值一躍成爲世界“前四大”,其中,工商銀行名列全球榜首,成爲世界銀行業“龍頭老大”;建設銀行則緊隨其後,名列世界第二大;中國銀行略次于匯豐銀行,屈居世界第四大;美國銀行和花旗銀行則因次貸危機拖累而退居世界第五、六大!在此,當我們爲中國國有銀行大發展而歡呼的同時,是否還需要一些冷靜的思考?比方,中國國有銀行從規模上講已經“足够大了”,那麽,“做大”後,我們又該如何“做强”呢?

(一)國有銀行“塊頭”超大,但“體質”仍不强!

從銀行規模來看,大小兩極分化現象仍比較嚴重。國有銀行一般規模龐大,而遠非其他銀行所能比較的。以工商銀行爲例,它的確已是世界第一大的了:無論是總股本、總市值,或者是機構網點數、職工人數,工商銀行都是一流的大。

從總市值來看,工商銀行是南京銀行的70倍;從總股本來看,工商銀行是南京銀行的185倍;從機構數來看,工商銀行是南京銀行的272倍;從職工人數來看,工商銀行是南京銀行的238倍!由此可見,國有銀行的“大”與地方銀行的“小”,在規模上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效應。

不過,我們現在看到的工商銀行已是“瘦身”後的形象。1998年底,工商銀行擁有職工人數多達56.72萬人,居中國銀行業界之榜首。盡管目前工商銀行的職工人數仍高達38.17萬人,但是,十年間累計裁員近20萬人!這實在是了不起的一項裁員大工程,這一裁員力度也應該算是世界罕見的。這被認爲是工商銀行“减肥”、强身健體之關鍵步驟。

然而,若按人均淨利潤計算,則“塊頭”超大的國有銀行可能遠不如小銀行來得有效益。例如,2007年,工商銀行人均淨利潤爲21萬元,建設銀行23萬元,中國銀行26萬元,交通銀行30萬元,上述四家銀行均爲中央政府直接控股。其他中小銀行效益則大不相同,興業銀行人均淨利潤高達72萬元,北京銀行67萬元,南京銀行56萬元,中信銀行55萬元,招商銀行52萬元,寧波銀行50萬元,浦發銀行39萬元,民生銀行35萬元,深發展35萬元,華夏銀行22萬元。

中國14家上市銀行規模大小比較(一)
上市公司 總市值 總股本 機構數 職工數
計量單位(億元) (億股) (個) (萬人)
工商銀行 21315 3340 16588 38.17
建設銀行 14952 2337 13457 29.89
中國銀行 12049 2538 10145 23.74
交通銀行 5130 490 2618 6.81
招商銀行 4994 147 579 2.90
中信銀行 2489 390 485 1.51
興業銀行 2038 50 390 1.19
浦發銀行 1834 56 408 1.41
民生銀行 1649 188 327 1.78
北京銀行 1075 62 133 0.49
深發展銀行 679 23 253 0.75
華夏銀行 609 42 287 0.94
寧波銀行 373 25 72 0.19
南京銀行 304 18 61 0.16
注:除“總市值”爲2008年4月底的數據外,其餘均爲2007年報表原始數據。
由此可見,銀行越年輕、年齡越小,則“塊頭”越小,人均淨利潤指標也越高。不過,也有例外,例如,深發展上市時間最早,但成長最慢,而且人均淨利潤指標最低。此外,華夏銀行“攤子”不小,但效益却不佳。

(二)國有銀行市場份額“超大”,短期內仍不可能動搖。 20世紀80年代初,工農中建完全壟斷中國銀行業市場。1987——1988年,中國産生了第一批股份制商業銀行,包括交通銀行、招商銀行、中信實業銀行、深圳發展銀行、福建興業銀行、廣東發展銀行。1992——1996年,中國産生第二批股份制商業銀行,它們是中國光大銀行、華夏銀行、浦東發展銀行和中國民生銀行等。1997年底,全國各地的城市信用合作社紛紛改制爲“城市商業銀行”。于是,國有銀行“一統天下”的格局已被徹底打破,由國有銀行、全國性股份制銀行及城市商業銀行構築的中國銀行業“三梯隊”基本成形。至此,國有銀行的市場份額逐年下降。

2007年底的年報數據顯示:在14家上市銀行的總資産、淨利潤、總貸款及總存款中,三大國有銀行合計所占份額均在70%左右,由此可見,非國有銀行雖經十餘年發展,但在規模塊頭與市場份額上,仍處劣勢,所謂規模效應的顯現尚需時日。

中國14家上市銀行規模大小比較(二)
上市公司 總資産 淨利潤 總貸款 總存款
計量單位 (萬億元) (億元) (萬億元) (萬億元)
工商銀行 8.68 812 4.07 6.90
建設銀行 6.60 691 3.18 5.34
中國銀行 5.99 620 2.75 4.40
交通銀行 2.10 205 1.08 1.56
招商銀行 1.31 152 0.67 0.94
中信銀行 1.01 83 0.58 0.79
興業銀行 0.85 86 0.40 0.51
浦發銀行 0.91 55 0.55 0.76
民生銀行 0.92 63 0.55 0.67
北京銀行 0.35 33 0.16 0.26
深發展銀行 0.35 26.5 0.22 0.28
華夏銀行 0.59 21 0.31 0.44
寧波銀行 0.07 9.5 0.03 0.05
南京銀行 0.07 9 0.03 0.05
注:本表中數據均爲2007年報表原始數據。 總體看來,中國銀行業是大的太大,小的太小;國有大銀行是“大而不强”,中小銀行則是“强而不大”。當然,這里的“强”僅指經營效益而已。

(三)上市銀行在中國銀行業中的地位與份額 借助2006——2007年兩年大牛市,中國金融業上市力度十分强勁,尤其是銀行業成爲最大的受益者。目前,四大國有銀行已經上市3家,僅剩中國農業銀行尚未上市(正在上市准備之中);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已大部分上市,目前僅剩4家尚未上市,它們分別是光大銀行(已准備就緒,今年6月可能提交上市申請)、廣東發展銀行(據傳最快2009年上市)、恒豐銀行(前身爲烟台市住房儲蓄銀行,成立于1987年)、渤海銀行(2005年12月31日成立,是自1996年以來唯一新批的全國性商業銀行,總部天津)。更爲可喜的是已有3家城市商業銀行(前身爲城市信用合作社)成爲上市銀行,它們分別是北京銀行、南京銀行、寧波銀行。

2007年底,中國銀行業金融機構總資産爲52.60萬億元,其中,國有銀行(這里包括工、農、中、建、交行)總資産爲28萬億元,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總資産爲7.25萬億元,城市商業銀行總資産達3.34萬億元,其他類金融機構(包括政策性銀行、農村商業銀行、農村合作銀行、外資金融機構、城市信用社、農村信用社、企業集團財務公司、信托投資公司、金融租賃公司、汽車金融公司、貨幣經紀公司和郵政儲蓄銀行)總資産爲14萬億元。

如果去掉“其他類金融機構”,則中國三類銀行(國有銀行、全國性股份制銀行、城市商業銀行)的總資産爲38.60萬億元,2007年,中國14家上市銀行總資産達29.80萬億,占全部銀行業金融機構總資産的56.65%,占三類銀行總資産的77.2%。由此可見,中國上市銀行已占據了中國銀行業的大部分或相當大部分。
2007年底,中國銀行業不良貸款率爲6.17%,相比之下,上市銀行不良貸款率整體較低,它們大多介于1——3%之間,唯有深圳發展銀行(股票代碼:000001)不良貸款率最高——由“洋人”操刀的深發展不良貸款率竟高達5.62%!這位“洋人”董事長在公司領取的年薪居然高達2285萬元人民幣,居中國銀行業高管年薪榜首,這值得深發展全體股東高度關注!

此外,中國銀行的不良貸款率爲3.12%,在上市銀行中僅次于深發展。
在14家上市銀行中,只有交通銀行沒有披露不良貸款率指標。

最後提示:2007年底,美國商業銀行多達7282家,其中,總資産不足1億美元的小銀行多達3065家,總資産介于1——10億美元的銀行多達3706家,而總資産超過10億美元的銀行只有511家。也就是說,美國93%的銀行總資産均不足10億美元!因此,中國銀行業在規模大小的定位上,切莫“以大唯美”,或者一味求大!

來源:搜狐博客 作者:董登新(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